一、定义
	  便秘是一种常见症状,一般表现为排便次数减少、粪便量减少、粪便干结、排便费力等。
	  儿童肠胃功能不协调、甲状腺功能低下以及饮食结构改变都可能导致便秘。
	  二、症状
	  (1)新生儿:大便干硬,排便频率少于每天一次,某些母乳喂养的儿童例外。
	  (2)大一点的儿童:大便干硬,3-4天排便一次。
	  (3)不考虑儿童年龄大小,大便体积大,又干又硬,排便困难。
	  (4)经过一次量大的排便后,阵发性的腹痛症状有所缓解。
	  (5)排出的大便表面或内部带血。
	  (6)两次大便之间有遗粪等[4]。
	  三、治疗
	  (1)轻微或偶尔的便秘
	  ①吃母乳的儿童较少出现便秘,如果出现便秘,应考虑母乳以外的因素。这时应咨询儿科医生,是否可以通过喝水、西梅汁等方式来缓解。
	  ②吃辅食的儿童出现便秘,可能是水分和纤维素摄入不足所致,家长可以在儿童辅食中多添加一些富含膳食纤维的蔬果,如西梅、葡萄干、西兰花、豌豆等,同时给儿童多喝水。
	  ③大一些的儿童,尽量少吃低纤维的麦片或面包,远离垃圾食品。
	  (2)较严重的便秘
	  儿童便秘比较严重时,需要及时看儿科医生,并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四、预防
	  (1)均衡膳食
	  ①增加每日饮水量
	  可以给儿童喝水、蔬果汁等,儿童摄入充足的水分,能防止大便过硬导致的大便堆积。
	  ②多吃富含纤维素的食物
	  膳食纤维可促进胃肠蠕动,通畅排便,预防便秘。儿童每天应该摄入的纤维素克数约为其年龄加5(如2岁的儿童,每天应至少摄入7g纤维素)。常见的富含纤维素的食物有:芹菜、小白菜、胡萝卜、番茄、桃子、柑橘等。
	  (2)进行如厕训练
	  一般而言,儿童18个月左右可以开始学习自己排便。最初几周,可以让儿童直接坐在儿童专用坐便器上,初步了解坐便器的用途和使用方法,等到儿童习惯并自愿坐在坐便器上后,家长可向儿童示范如何固定双脚,如何将尿布上的排泄物扔进坐便器,直至儿童自己可以独立排便为止[4]。
	  (3)适当运动
	  运动可刺激肠胃蠕动,增加排便肌肉的收缩力量,使排便顺畅。因此,要保证儿童每天进行适当的运动。对于还不能独立行走、爬行的儿童,家长可以用顺时针环状按摩的手法按摩儿童的肚子,促进肠蠕动。
	 
	  参考文献
	  [4]斯蒂文·谢尔弗.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第6版)[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467-701.
	 
	  本文节选自《儿童就医及用药指南》。
	  《儿童就医及用药指南》是一本兼具知识性与实用性的科普指南,旨在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家长传达儿科常见病症以及就医用药的相关知识。该指南综合了《美国儿科学会》(第6版)、专业文献资料以及专业儿科医生的观点,删繁就简,保证知识的专业性和实用性。	
		返回华夏孕婴童招商网首页
	
			
	
        (编辑:3328.tv)